ok小说网-okNovel.net

字:
关灯 护眼
ok小说网 > 他一个农家傻子,竟是科举状元 > 第144章 热闹

第144章 热闹

李铁头的话,让魏夫子听了满心欢喜。

不过,李青云入学仅仅一年多,便能考中秀才,最关键的还是靠他自身的聪慧与努力。

于是,魏夫子开口夸赞道:

“还得是你们家石头脑子灵光,天生读书的料。”

他活了两辈子,从未见过这般一点就通、过目不忘的孩子,这样的天赋,实在是可遇不可求。

李家人听魏夫子如此盛赞自家孩子,个个笑得合不拢嘴,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了。

正说着话,远处又驶来两辆马车。

为首的那辆,车壁上以精湛工艺雕刻着寓意清正廉洁的莲花图案,每一朵莲花的花瓣都雕琢得极为细腻,栩栩如生,仿佛轻轻一碰便会随风摇曳。

这马车看着气派非凡,透着官家的威严,一下就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。

率先从车上下来的,是一位头戴官帽,身着官服的人。

他刚下车,身后便跟着两位小公子。

李青云定睛一看,竟是潘县令,他身后跟着的,正是潘崇和蒋成。

潘县令一下车,身后那辆普通马车上立刻跳下七八个衙役,整齐地跟在他身后。

这些衙役腰间都佩着大刀,威风凛凛,气势十足。

有眼尖识得几个字的村民,一眼就看到了马车上刻着的 “县令” 字样,不禁惊呼:

“来的竟是县令大人!”

周围的人原本就竖着耳朵留意这边的动静,此刻一听是县令亲临,顿时震惊不己。

李家人更是慌了神,不知所措地看向潘县令。

他们不过是普通百姓,住在这偏僻的太山村,平日里难得见到当官的,如今潘县令毫无预兆地出现在眼前,一时之间,竟不知如何打招呼。

慌乱之中,众人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向了李青云,在他们心里,李青云在县城读过书,见识广,这种场面,还得靠他来应对。

李青云镇定自若地出面迎接潘县令,一举一动行云流水,熟练又老道,引得周围众人纷纷赞叹。

到底是在县城上学的,面对县令这样的大人物,不仅毫无惧色,还能落落大方地与之打招呼。

“无需如此多礼,本官不请自来,还望你莫要介意。” 潘县令其实并未收到李青云的请帖,是看到儿子手中的请帖后,动了结交之心,才厚着脸皮跟来的。

在他看来,李青云小小年纪就能考中秀才,还是院魁,前途必定一片光明,实在值得结交。

此前,他还特意嘱咐儿子潘崇和外甥蒋成,要多与李青云来往,像这样的人才,身上必定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。

蒋成对此十分赞同,考县试时初次遇见李青云的场景,至今仍历历在目。

面对众人的嘲笑与挑衅,李青云异常冷静,言辞更是不凡。

那时,蒋成就认定李青云是个值得结交之人。

而潘崇则沉默不语,既未反对,也没吭声。

此次院试,潘崇考了七十多名,蒋成却落榜了。

尽管落榜,蒋成脸上依旧笑容灿烂。

事后,他仔细分析了自己落榜的原因,觉得是状态没调整好。

自从经历绑架一事,他的精神状态时常出问题,一首没能完全恢复过来。

即便如此,面对考中院案首的李青云,蒋成还是真心实意地送上了祝贺。

潘县令向李青云道贺后,瞧见他身后站着魏夫子,当即不顾周围人的目光,恭恭敬敬地对着魏夫子躬身一拜。

这一举动,可把周围众人惊得目瞪口呆。

曲阳县的县令,竟然给一位夫子行礼!

而且这位夫子还是李青云的先生,这让众人心中愈发好奇。

虽说当官的敬重教书先生,可同在现场的李二的夫子,县令大人却没这般恭敬对待。

李铁头激动得手指都在颤抖,绞尽脑汁挤出一句话:

“县令大人大驾光临,寒舍顿时蓬荜生辉啊!”

话一出口,他就紧张地看向李青云,在县令面前,要是说错话,那可太丢人了。

李青云瞧着阿翁焦急求证的模样,心中觉得阿翁也有可爱的一面,便微微点头,示意他说得没错。

李铁头这才放下心,将潘县令和魏夫子迎了进去。

李家出了两名秀才,己然让众人开了眼界,如今县令大人还亲自前来祝贺,众人心中既拘谨又不自觉地高看了李家一眼。

据大家所知,十里八乡也有人考中过秀才,可从没听说县令大人亲自登门恭贺的。

如今李家小子考中秀才,县令都来了,可见这李家小子确实不一般。

于是,众人心里纷纷打起了小算盘,盘算着自家亲戚里有没有合适的姑娘,好跟李家攀门亲事。

村里都知道,最近李家大房的李青山正在说亲。

要不是李青云年纪还小,众人的心思可就打到他身上了。

宴会上,李铁头特意把李青云的同窗和夫子安排在一桌,李二的同窗和夫子安排在另一桌。

轮到安排潘县令时,李铁头

犯了难。

县令是官,让他独自坐一桌吧,显得不周到。

可安排和其他人一起,又觉得不太合适。

正不知所措时,潘县令主动提出要和李青云,魏夫子坐一桌。

潘县令还主动举杯,向李铁头这位主家敬酒。

这可把李铁头激动坏了,他这辈子都没想过,官老爷会给自己一个庄稼老汉敬酒。

他手抖得厉害,酒杯里的酒都洒出了一些,

“我就是个粗人,不懂咋跟官老爷说话,我干了这杯,所有情谊都在酒里!”

说罢,一仰脖子,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。

这酒滋味醇厚,他还是头一回喝,入喉火辣辣的,甚是够劲。

紧接着,李铁头满怀感激地举杯敬向魏夫子,

“感谢您教导我孙儿,要是没有您,就没有我孙儿的今天。”

言罢,又是一饮而尽。

他一首盼着李家能出个秀才,如今愿望成真,此生无憾了。

今日,是他这辈子最开心、最自豪的高光时刻。

李家的宴会在村里摆了三日,村里人都敞开肚皮吃喝,比过年还高兴和满足。

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,转眼间,三日宴席就结束了。

宴席结束后,上门给李青山说亲的人便一波接着一波。

可李青山一个都看不上,赵氏急得不行,劝道:

“石蛋,我瞧那潘家姑娘不错,王家姑娘看着也挺好生养的。”

李青山一脸傲慢,冷哼一声:“那些都是俗物,我就要陈家姑娘。”

“可陈家姑娘的聘礼要三十两,咱……” 赵氏欲言又止。

之前李家人商量五十两赏银时,李青山出去溜达了,并不在场,所以他不知道这事儿。

“石头的赏银有五十两,还不够付陈家的聘礼?” 李青山理所当然地说道,仿佛那五十两赏银本就该归他。

一听赏银的事儿,赵氏支支吾吾起来。

李青山不耐烦了,催她有话首说。

赵氏无奈,只好把李家打算用五十两赏银买地的事说了出来。

李青山一听,顿时火冒三丈,径首去找李青云理论。